如果問,什么能代表一個人的身份,你會給出怎樣的答案?是學識,是財富,還是社會地位?
這些都只是淺層的表象,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的“第二身份”——你的習慣與修養。下面這個精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回答。
張君從英國留學回來,幾個好友為他設宴洗塵。席間,一個朋友頻頻使用粗口,不雅的口頭禪使張君幾次露出厭惡的表情。
散席后,友人替那位朋友解釋說,他是無心的,那只是一句習慣使然的口頭禪,張君沉默了一會說:“我給你講一下我剛到英國的經歷吧!”
和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我借住在當地一戶居民家中。
房東姓坎貝爾,是一對老年夫婦。他們待人熱情大方,只是象征性的收我幾英鎊房租,硬把我從鄰居家“搶”了過來。
有一位外國留學生住在家里,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們不僅讓整個社區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還打電話告訴了遠在曼徹斯特和倫敦的兒女。
為了實現我出國留學的夢想,父母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債。我非常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晚上在圖書館一直待到閉館才離開。
好在我遇到了好東家,一點兒也不用為生活操心。每天我回到家里,可口的飯菜都在等著我,坎貝兒太太會把我換下的臟衣服拿去洗凈熨好??梢哉f,他們就象對待親兒子一樣待我。
可是,沒過多久,我就感到坎貝兒先生對我的態度有些轉冷,看我的眼神有點異樣。我開始猜測,他們是不是嫌我的房租太少,想加租又不好意思說?
那天晚上11點多我從學?;貋?,洗漱完畢剛想脫衣睡覺,坎貝兒先生躡手躡腳地走進我的房間。寒暄兩句后,坎貝兒先生坐到椅子上,一副談話的架勢。
“孩子,”坎貝兒先生開口道,“在你中國的家里,你半夜回家時,不管你父母睡沒睡,你都使勁關門、噼劈啪啪地走路和大聲咳嗽嗎?”
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憋在他心里的話?
我說:“我說不清,也許......”真的,長這么大還從沒有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我自己也根本沒有注意過這些“細節”。
“我相信你是無心的?!笨藏悆合壬⑿χf,“我太太有失眠癥,你每次晚上回來后都會吵醒她,而她一旦醒來就很難再睡著。因此,以后你晚上回來如果能夠安靜些,我將會非常高興?!?/span>
坎貝兒先生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其實我早就想提醒你,只是我太太怕有傷你的自尊心,一直不讓我說。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你不會把我善意地提醒視為傷害你的自尊吧?”
我很勉強地點頭。我并不是覺得坎貝兒先生說的不對,或者有傷自尊,而是覺得他有些斤斤計較。
然而,不久后的一個下午,我從學?;貋韯傇谖堇镒?,坎貝兒先生跟了進來。我注意到,他的臉陰沉著,這可是少有的。
“孩子,也許你不高興,但是我還得問。你上廁所的時候是不是不掀馬桶墊子?”他問。
我的心里“咯噔”一聲。我承認,有時我尿憋的緊,或者偷懶,就沒有掀開馬桶的墊子。
“偶爾......”我囁嚅。
“這怎么行?”坎貝兒先生大聲說,“難道你不知道那樣會把尿液濺到墊子上嗎?這不僅僅是不衛生,還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尤其是對女人的不尊重!”
我辯解:“我完全沒有不尊重別人的意思,只是忘了......”
“我當然相信你是無心的,可是這不應當成為這樣做的理由!”
看著坎貝兒先生漲紅的臉,我嘟囔:“這么點小事,不至于讓你這么生氣吧?”
坎貝兒先生越發激動:“替別人著想、顧及和尊重別人,這是一個人最起碼的修養,而修養正是體現在小事上?!?/span>
“孩子,考取學位和謀得一個好的職位固然重要,但與人相處時的良好習慣和修養同樣重要。如果說學位、職位代表一個人的身份的話,那么習慣和修養,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們同樣會以此去判斷一個人!”
晚上我躺在床上考慮良久,決定離開坎貝兒家。既然他們對我看不上眼,那我就找一家戶比較“寬容”的人家居住。
第二天我就向坎貝兒夫婦辭別,全然不顧他們極力挽留。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令我始料不及。
我一連走了五六戶人家,他們竟然都以同樣的問話接待我:“聽說你上廁所時不掀開馬桶墊子?”
那口氣、那神情,那我意識到這在他們任何一個人看來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很嚴重的事情??上攵?,面對這樣的問話,我只有滿面羞漸地返身逃走。
至此,我才明白了坎貝兒先生說的“習慣和修養是人的第二身份”這句話。
聽完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本應在我們少年時代就該完成的課程,我們為什么要等到長大成人后來到異國他鄉才能學會?
甚至,如果張君沒有遇到坎貝爾先生的話,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
我們的人生教育里,到底缺失了多少東西?